Sunday, October 30, 2011

十月点滴(2011)

6/10/2011,到香港数日,此回应一位香港朋友谢汉坚夫妇邀请,为录制新粤曲光碟而作準备。汉坚兄的太太符秋霞,妹妹丽霞在九十年代为孩子教育而移居新加坡。於那段时间接触了粤曲,在我粤曲班上了几年课。回归香港后姐妹俩仍然勤学曲艺,以严谨态度和精神对待这门艺术,秋霞背后的男人(丈夫-谢汉坚)热衷钻研文学经史,对太太所唱每首曲,每句词,每位曲中人物,故事背景都细心提点。例如这次备录的两首新曲,汉坚兄与名作曲家温志鹏先生多番研究,更为唱者提供有关曲中人物历史和文学资料,词句诠释和正确的读音等等。。让唱者彻底了解之余更能发挥情绪。
秋霞回港后十年从没间断学习和磨炼,由不谙“工尺譜”至现在懂得自己“度腔”,可见曾下不少苦功。她告诉我每次观摩别人演唱会,都留意表演者的台风,表情,咬字吐音,运气等等学问,不在意别人有瑕疵,在乎自己能否吸取到别人的“长处”。她不否认当初回港在粤曲圈子曾碰过“钉子”,幸亏有丈夫支持和鼓励,所以她会珍惜和继续努力。秋霞的妹妹丽霞天生一副磁性润滑的“平喉”,一对“子”“平”喉姐妹花应该是好搭档,在香港曲艺界有所发展。但丽霞却选择背后支持姐姐,做姐姐忠诚的听众,偶而和姐姐在乐社练曲消闲自娱,不响往午台的璀璨,真是人各有志!

15/10上午在HBO英文电影台欣赏一齣Movie,剧中女主角醉心溜冰,几经艰苦终於脱颖而出成为溜冰皇后,谁料在一次意外中受伤而失明,这打击使她颓丧近乎疯狂,幸亏家人的爱护,男友鼓励兼且不离不弃在身边陪伴着,最感人的是,男友为帮她恢复斗志,每天在结了冰的湖上,用声音煅炼女主角以听觉替代视觉,重新学习溜冰。女主角终於在“爱”的鼓舞下,重拾信心。在最后一场表演中,以敏锐听觉取代失明的双目,用釋放的心,尽情得舞,最终赢得全场观众掌声,忽然间她被热情观众抛向她的鲜花绊倒,久久未能站起来。。此时观众才发觉她是“失明”,继而全场起立报以如雷掌声,画面是何等感人,我也如身处现场般感动而流下眼泪。。这画面现已深深烙印在我脑海中,它传递给我一个讯息:当你面对最困难的时刻,就是呈现勇气的时候。

20,21/10这两天不断收到一些朋友及学生的sms,慰问有关22,23/10敦煌庆祝三十周年演出之事,甚至Strait Time记者也致电询问有关,我没参予演出及离开的原因。我回应“一切已成过去,怎样说都不重要,难得是我现在生活写意,自由,亦很健康,到时我会去观赏敦煌演出。”
22/10星期六当晚,我以观众身份入场,欣赏敦煌剧坊呈献的八场“折子戏”。当我重温一幕幕二三十年前我曾演过的这些戏,(当年是演长剧而非折子戏),脑海不禁浮现一个问题“真的需要为了(三十)这个数字,而重复翻演这些戏吗?这代表什么呢?只让人感觉光辉不再而已”。当晚只听到金牌司仪,不停感激几位社会名流对敦煌的支持,对曾经为敦煌打拼的一班基层功臣,隻字不提。不提並不代表“不是事实”。尤记得敦煌成立初期招收了一批有朝气,有热忱的年轻男女(年龄均在二十岁左右),他/她们之中有适合演“生”,演“旦”也有适合演“武生,老生,丑生。甚至“武行”和“击乐”亦大不乏人才。胡桂馨老师与我在这群潜质优良的演员配合之下,演出一齣齣“膾炙人口”的经典名剧,使观众留下难忘的印象。随着剧团声誉日隆,南征北讨打出国际市场,这批生力军,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时光,都奉献给敦煌。当时的敦煌可算人才济济,当时为敦煌剧团掌板大型演出的师傅曾有:年轻的梁燊才,曾荣生,张添俊,老前辈则有包家泉先生。後来还聘请丘永基为音乐领导,创新了大型乐剧“李后主”,“秦始皇”,当时真是敦煌剧坊艺术成就的最高峰。可惜“好景难持”内部开始出现“人事冲突,权力斗争”。掌权者以“排除异己”高压政策,使到很多团员失望,陆续黯然离开!这群离开後的团友,有些自组团体继续为粤剧承传工作而努力,亦算为新加坡粤剧付出一份力发一分光!我也见过他们的团体,量入而出,经营得亦算稳当。想不到今日的“我”竟然也逼得“步他们的後尘”,真是徒叹奈何!不过我深信当晚在座观众一定记得“敦煌”成功的过程。就不会轻信“独木能支大厦”的謬论!
曾经有人问我,为什么不为自己四十年粤剧艺术作一个纪念性回顾演出?我一直没有这样的“打算”。从艺四十年演出过近三十齣经典名剧,我要交待並不是“过去式”的东西,而是“未来式”的理想!什么六十人生,四十艺术生涯,二十教学时光,只不过是一堆“数字”,对我来说意义不大。於其为“无谓”而为,不如学习“轁光养晦”等待良机才是明智之举!

Thursday, October 13, 2011

九月点滴 (2011)

最近欣赏本地缘点艺术中心在滨海大剧院呈献一晚琼剧“名花不谢”,是中心创办人蔡笃翠女士的个人专场表演。闻说这位女士花三十多万圆她艺术梦想,这数目对一些人是一辈子也赚不到,也有人说三十多万,可买一间舒服政府组屋安居乐业。这些话语是当晚在观众席间收到的回响!我的好朋友在身旁边看戏边自言自语:这么有钱真令人羡妒!,我嘲笑回应:羡慕才对!不是任何人舍得将大笔钱花在艺术上,有人宁可花同样钱在珠宝首饰或豪华新车,钱的价值因人而异!
我这回看这戏另一原因,是来捧小师妹邱慧珠的场,她不是襯戏演员,而是身肩重任的午台监督!我认识的慧珠小妹不只精通音侓击乐,还是位尽责的舞台监督,装台调灯,调试音响,催场换景样样皆能,别瞧个子瘦小,却是干劲十足,在大舞台上指挥若定。一台戏演出成功与否,观众除了看到台前演员与乐队,落力表演之外,后台团队合作与领导也是功不可没!正是:人人皆爱台前站,幕后辛劳是英雄。我致敬!
16-9-2011在滨海剧院欣赏古典芭蕾舞剧“唐吉哥德”,我须然学粤剧但亦很喜欢古典芭蕾,以前每当圣诞节一定买票看“胡桃夹子”,“天鹅湖”而且屡看不厌。正如这回看来自俄罗斯马里士基大剧院的“唐吉哥德”,故事耳熟能详,但是全院观众(满座)仍然被台上演员精湛舞技,深深吸引,掌声如雷!我很陶醉舞蹈员美妙的肢体张力,凌空跳跃,360度旋转舞姿,合舞者的托,勾,抛都显示得轻盈洒脱。不由地想:一个人的肢体经过严格舞蹈训练,竟能发挥惊人的极限,美不胜收的舞姿,太不可思议!所以古典芭蕾舞永远是“舞蹈之王”。而能成为国际级的舞者,除了有舞蹈天份,更重要是天生一副“得天独厚的躯体”。而不是你想跳就行呵!东方传统戏剧艺术表演注重“唱做念打”有声必歌,有歌必舞。西方芭蕾舞剧则以美妙肢体语言,丰富脸部表情演绎人物,以流利的舞姿带动剧情,纵使“无声无歌”亦使观众看得如痴如醉!我也不例外。朋友曾取笑我:唱粤曲,信基督, 演粤剧,看鬼佬戏,很格格不入!我自己也觉得很“另类”,不过却很享受呢!